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工作综述

更新时间: 2016/01/26 来源: 点击数: 1995

岁月更迭,万象更新,弹指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盘点中国国际法学会工作季。2015年,中国国际法学会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外交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外交学院,依靠全体会员和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借力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

  一、举办《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研讨会

  2015414日,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外交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行了《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国际研讨会。会议系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第54届年会重要边会活动。来自印度、日本、泰国、巴基斯坦、印尼、缅甸、巴西、南非等四十多个亚非拉国家的代表,亚非法协、联合国、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联合国国际法院、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官员,亚洲国际法学会等国际法学界代表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做主旨讲话,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李适时做闭幕主旨讲话,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主持小组讨论,联合国副秘书长兼法律顾问苏亚雷斯等主讲人发言。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主持会议。   

刘振民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方面的历史贡献,指出宪章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确立了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机制,形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并确认了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今天,站在7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面临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为了顺应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国际社会应坚持主权平等之基础,推动共同安全之保障,遵循民主法治之正途,确立合作共赢之核心,强化法律实施之机制,继承和发展以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律体系。刘副部长指出,中国一直是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已全面融入当代国际秩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是对宪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为国际法治贡献了新的价值目标。

  李适时会长在讲话中高度赞赏亚非法协在其成立近60年来为推动亚非国家国际法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成绩,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促进中国同其他亚非国家在法律领域的合作、交流和对话,支持亚非法协不断加强和扩大同联合国及其有关法律机构的合作,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李适时会长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要以史为鉴,珍视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要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要丰富和发展宪章内涵,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李适时会长还指出,亚非各国应以70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因势利导,以利促变,努力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维护和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权利。最后,李适时会长表示,希望世界上所有国际法同仁不分国籍、地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丰富、创新和发展当代国际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从中国向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让合作共赢的国际法新理念遍播全球。

联合国副秘书长苏亚雷斯在发言中总结了《联合国宪章》所面临的发展与挑战,并指出应在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联合国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新挑战方面发挥的作用。

亚非法协秘书长穆罕默德介绍了亚非发展中国家对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贡献。联合国国际法院前法官斯考特尼科夫、前南刑庭法官权五坤、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哈苏纳与村濑信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巴西外交部移民和法律事务司司长索萨、印度外交部条法司代司长乔达里分别就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战后国际秩序与国际刑事审判、人权与主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的发展、战后国际民商事秩序的构建与发展、游客作为消费者的国际法律保护、不干涉内政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精彩阐述。

会上各方高度评价《联合国宪章》及其所体现的国际法准则在过去70年对塑造国际秩序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应在继承宪章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宪章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研讨会气氛热烈,讨论广泛深入,成果颇丰,为各方就重大国际法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亚非法协年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亚非法协是万隆会议的重要成果,值此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亚非法协第54届年会的重要安排,中国国际法学会与外交部联合举行本次研讨会,充分表明了中国国际法学界与世界各国国际法同仁协同一致,弘扬万隆精神,遵守《联合国宪章》和推动国际法治的愿望和决心。

二、主办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于20155910日在广州市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山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国际秩序与国际法治——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自全国人大、外交部、商务部、国家海洋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国际法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近400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在开幕式上讲话,提出中山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法学研究和法学方面的学科建设,学校的国际法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恒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广东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香港、澳门特区以及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把广东自贸区建设成粤港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李适时在开幕式上致辞,回望和分析了二战的历史、《联合国宪章》70年来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中国国际法同仁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丰富、创新和发展当代国际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国际法学会2014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颁奖仪式。

在开幕式之后的大会上,外交部条法司徐宏司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高晓力法官,分别以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条法工作、一带一路与国际法、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为主题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主持。

9日上午至10日下午,与会者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十一个议题进行了研讨:《联合国宪章》与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国际秩序与国际法治——中国的视角、中国国际司法协助体制的完善与实践、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冲突机制、国际经济秩序的法治化与中国立场、重塑中的国际投资规则与中国外资法、维护海洋权益与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气候变化与国际治理、人权与国际人道法、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刑法。9日、10日晚间,中国国际法学会与中山大学联合为该校师生举办了两场学术讲座,分别是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圣惕主讲的论中菲南海仲裁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文奇主讲的如何成为国际性的诉讼人才。既丰富了办会形式,也突出了年会的学术性和国际法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适用性,获师生热烈欢迎。

10日下午,本届年会闭幕。闭幕式由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主持。闭幕式上,首先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易平老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陈晓华老师、中山大学法学院罗剑雯副教授、陈东副教授分别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的议题作了总结汇报。承继上届年会,在本届年会闭幕式上举行了第二届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颁奖仪式。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长张爱宁教授宣布了获得本届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一、二、三等奖共计十八位同学的名单。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获奖名单中有三位本科生,其中包括一位一等奖获得者。随后张爱宁秘书长就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处上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秘书处未来工作做出展望。张爱宁教授表示秘书处将在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界参与全球治理、贯彻实施中国走出去战略、为国家培养高端涉外人才法律队伍等方面继续努力工作,为大家服好务。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教授为大会闭幕致辞。感谢各位学者和同学对本次年会的积极参与,祝贺年会取得圆满成功,代表全体与会人员表达对东道主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法学院以及全体服务于本次年会的中山大学法学院师生的衷心感谢。

本届年会具有如下特点:1.规模盛大,学术成果颇丰。本届年会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部委机关,以及台湾海洋大学、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近400位代表参会,收到论文286篇。论文选题广泛,突出国际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前沿问题,观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2.议题广泛,密切关注中国国际法实践问题。本届年会议题广泛,其中,《联合国宪章》与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国际秩序与国际法治、维护海洋权益与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冲突机制、中国国际司法协助体制的完善与实践、国际经济秩序的法治化与中国立场、重塑中的国际投资规则与中国外资法等议题尤其受到关注,突出反映了与会者对于当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国际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3.会议安排灵活,有效应对恶劣天气挑战。本届年会由中山大学法学院教职工和83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全程参加接待、场务、宣传工作。年会期间恰逢广州地区暴雨交加,多个城区挂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和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给参会者来穗造成极大困难。中山大学法学院及时调整接机接站计划,志愿者们在航班大面积延误的情况下,完成了上百次接送机、接送站任务,有的志愿者在机场等候长达5个小时,有的接机服务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确保了大会顺利召开。4.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高效发布会议资讯。会议期间,志愿者及时对会议实况及内容进行精心整理,两天的会议议程以半天为周期制作了4期会议简报,共计55页。其中前3期纸质版会议简报于会议期间及时向与会代表派发,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发送共计4期的电子版简报以及有关会务安排的温馨提示,使与会嘉宾实时了解会务动态。特别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会议资讯,使得全国各地甚至身处海外未能参会的国际法专家学者们都可在第一时间了解会议内容、进程和实况。5.宣传得力。本届年会是中国国际法年会首次落户广东这一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又恰逢广东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之际,使得本届国际法年会的成功举办具有标志性意义并受到国内外学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网、广东电视台等多家社会媒体对本届年会进行了跟踪报道。同时,中山大学法学院还通过学院网站主页对年会进行平面宣传,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立体媒介进行实时报道和信息发布。6.形式多样,教学科研同行。本届年会不仅通过传统研讨会的方式对热点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还与承办单位联合邀请与会著名国际法专家为学生举办大型国际法讲座,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使得国际法的前沿理论与最新学术思想能及时惠及高校国际法教学与科研。这不仅扩大了国际法学科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的影响力,同时也激发起青年学生对国际法的兴趣,有利于国际法人才的教育及培养。7.提供平台,新生力量初绽光芒。本届年会有在校本科生、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与会者78人,提交论文125篇。在分组议题讨论阶段有意安排了4位在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主讲人。在本届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 >”的评选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为3人、9人和6人,其中有一名本科生还获得了一等奖。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正在成为培育和激励越来越多国际法新生力量涌现的重要的平台。

三、编审出版《中国国际法年刊》

《中国国际法年刊》(2014)于20154月底中国国际法学术年会召开前顺利出版。出版的稿件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的发展国际研讨会专栏文章9篇、纪念专栏文章1篇、论文9篇、述评5篇、书评1篇、活动与动态8篇、文件与资料16篇,共计66.3万字,为多年来年刊字数最多的一期。现在编辑部正在进行《中国国际法年刊》(2015)的组稿工作。

目前年刊实行在线投稿、匿名审稿和学术不端审查制度,基本实现了年刊组稿工作的电子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年刊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稿源不够充足,问题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编辑部一直在寻求破解方法。针对年刊出版周期长的劣势和期刊电子化的趋势,年刊编辑部已与北大英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尽快实现过往年刊入北大法宝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年刊编辑部建议,第一,将年刊纳入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时实现年刊所有论文和资料在中国国际法学会网站上刊载,以进一步提升年刊的影响力和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优先数字出版年刊稿件。在年刊稿件正式交付出版社纸质印刷出版之前,将已决定采用的稿件优先在网络平台上刊载,以弥补年刊出版周期长的劣势,既有助于吸引海内外优秀稿件,又可以拓展读者面。

四、评选2014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

为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和繁荣,发现并奖励中国国际法学优秀学术人才,鼓励中国国际法学研究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法律服务,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支持下,中国国际法学会于2009年设立了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该奖项分为优秀著作奖和优秀论文奖,每年评选一次,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负责评选。评选工作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学术水准、宁缺勿滥的评奖原则,获奖成果须经参评委员2/3多数票通过,奖励对象侧重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原则上每年评选出优秀著作2部,每部奖励人民币10000元,优秀论文5篇,每篇奖励人民币5000元。

2014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共有参评著作11部,参评论文37篇,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从中评选出获奖著作2部,获奖论文5篇。获奖著作、论文暨作者如下:1.《北极航道法律地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西北政法大学王泽林副教授。2.《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复旦大学马忠法教授。3.“适用武力法:发展与挑战,《中国国际法年刊》,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外交部条法司马新民副司长。4.“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中国社会科学》,201410月,浙江大学赵骏副教授。5.“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路径依赖与方法展开,《中国法学》,20144月,中国人民大学杜焕芳副教授。6.“条约解释规则的理论渊源及其演变,《中国国际法年刊》,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复旦大学张乃根教授。7.“国际法中的法律不明问题浅析,《中国国际法年刊》,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清华大学贾兵兵教授。以上获奖论著于2015417日至30日在中国国际法学会网站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201559日,中国国际法学会在2015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向获奖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

 五、评选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

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是中国国际法学会从2014年开始,专为那些向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提交论文的在校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设立的一个奖项。该奖项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供资金支持,旨在激励青年学生热爱国际法、学习国际法、深入研究国际法,积极参加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活动。

在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期间,中国国际法学会与中山大学合作,组织从向年会投稿的在校学生论文中评选出了第二届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2015>”获奖论文。

获奖作者暨论文名单如下:

一等奖三名:1.陆震廷《论救济性分离的行使条件及国际法地位》,中山大学本科生。2.《人工固岛的国际法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3.王鹏《国际投资协定的政治经济学:一项研究议程》,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二等奖五名:1.包世烨《有效控制原则在钓鱼岛领土争端上适用的国际法基础》,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2.  彦《国际法体系的全景梳理与方法指引——评贾恩·克莱伯斯力作<国际法>》,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3.沈寒《公海海洋保护区的法律地位探究》,北京大学本科生。4.刘春宝《欧盟综合性国际投资协定述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研究生。5.梁蓉《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的困境与出路——以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案为例》,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三等奖十名:1.徐雏《北极地区法律制度构建探析》,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2.胡长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视角下海洋遗传资源的管理》,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3.李博伟《毛里求斯仲裁案与南海仲裁案管辖权之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4.李宇《东京审判的国际法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反思与警示》,中山大学本科生。5.张恒予《走过120年:台湾法律地位没有问题》,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6.郑煌《国际投资仲裁中比例原则的适用问题研究》,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7.梁恺骅《间接征收之诉对东道国环保措施的影响问题研究》,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8.焦海洋《公共健康视角下ACTATPP的知识产权执行机制》,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9.蒋圣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资产追回的民事诉讼主体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10.李明阳《论我国消费者合同冲突法的完善——以国外判例为切入点》,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

以上获奖作者的获奖证书和奖金已在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闭幕式上颁发。

六、中国国际法学会新网站开通并试运行

为了满足国际法学在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国际法学会网站沟通桥梁、学术阵地、对外窗口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资源信息共享,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国际法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从2014年开始,中国国际法学会聘请专业技术公司对学会网站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中国国际法学会新网站在北大英华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于20159月开始上线试运行。

除了继续保留之前中国国际法学会网站的既有栏目,新网站的突出变化是增设了中国国际法实践视听公开课理事动态论文推荐等栏目。关于这些栏目的基本功能构想如下:中国国际法实践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权威中国国际法实践资料库,应包括中国已经缔结和将要缔结的所有条约;视听公开课将展示国内各高校国际法精品课程音频或视频,国内外著名国际法学者、国际法大师的国际法讲座音频或视频;理事动态是为中国国际法学会各理事单位开设的窗口,意在给各理事单位提供一个发布本单位国际法动态、展示本单位国际法领域成就、分享国际法信息和资源的平台;论文推荐将收纳能获得授权许可的国际法领域有影响的论文,该窗口同时也是将来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投稿和查阅平台。

今后中国国际法学会网站运行的工作中心是确保充分发挥网站各个栏目功能,实时充实更新栏目内容。这项工作内容繁杂,耗时费力,需要多方合作和必要的财务支持。关于学会网站管理,将继续由外交学院组建团队承担网站的总体管理工作。各理事单位在学会网站上开设的窗口由理事单位自行负责更新和维护,各理事单位需确定固定的联络人与学会秘书处沟通和协作,以便及时将本单位信息上传学会网站并实现各理事单位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

 

七、举办中国企业法治论坛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相关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例如市场准入、外汇转移、人员流通、代位求偿、避免双重征税、检验检疫、投资风险防范和争端解决等。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法律制度保障,需要减少法律风险,需要克服各种法律障碍。因此,树立国际法律意识,了解国际法,学习国际法,充分了解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则,做好法律可行性研究或者法律评估报告,加强法治人才培训成为必要。

为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促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参与构建与企业对外投资有利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中国国际法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权工作委员会、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于201510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法治论坛(2015)。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走出去与企业法治。全国人大、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国资委、中国企业联合会有关领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17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部分法院、仲裁机构、中央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公司、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央企)的部分总法律顾问和法务部门负责人、外资企业法律总监、律师事务所律师、会计事务所会计师等实务部门的涉外法律实务工作者共120多位嘉宾参加本届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或进行互动交流。

本届论坛还发布了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共同研究的《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盟BITTPP投资协议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从中美BIT谈判及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法律问题、中欧BIT谈判及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的法律问题、TPP投资规则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问题三个方面,对投资规则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针对不同的投资规则,对中国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分别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届企业法治论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把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连系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为实施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智库作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提供法律支持,共同推进企业法治进程,推动依法治国建设。

八、结语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回首2015,我们有努力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展望2016,我们面临新的形势,重任在肩。当前全党全国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这对落实中国国际法学会2016年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其中开放与国际法事业有直接关系,通过国际法治来推动发展理念的落实,是国际法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际法在国家交往中产生并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外交实践。2015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2016年,在全方位多层面的基础上,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将更加深化和精耕细作,与此相伴产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也会空前增加: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协定、中国公民及企业海外合法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国际网络空间,还有备受关注的南海问题等等。事实上,随着海外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外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地需要国际法。国家间在各个领域和层面的交往和争斗要受到一整套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的游戏规则的制约,了解这种规则,并进而参与这种规则的制定,便可以在国家间交往和争斗中占据主动位置。这里所谓的游戏规则就是国际法。大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在争夺游戏规则的主导权。

21世纪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纪。和平发展的中国需要对国际法的尊重、理解、运用和创新;需要有强大的国际法研究能力和一支高素质的国际法人才队伍。中国国际法学会要更加充分地意识到在引领中国的国际法教学、研究、实践和提升中国在国际法治建设过程中话语权方面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界注重国际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注重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法问题的研究,注重对涉及国家和国际社会长远利益问题的研究,并以其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研究成果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公认的新理念和新标准。相信只要海内外全体中国国际法同仁精诚团结、不懈努力,21世纪必将是中国国际法崛起的世纪。

 

 

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处

   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