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黄进:缅怀国际法学家王献枢老师

更新时间: 2020/08/09 来源: 点击数: 69137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40周年。40年来,由此上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国际法专家学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为繁荣发展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为了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尤其是感念那些为中国国际法事业做出过贡献的人,弘扬、传承其优良的人格、学品、风骨和精神,学会秘书处收集了一些讲述国际法专家学者故事的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随笔、见闻录、自述等散文,陆续在学会的社交媒体推送出来,以飨读者,并纪念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40周年。


记得是2017年8月7号的下午,我在从昌平回家的路上收到以前的一个学生的短信,他告诉我,王献枢老师因病刚刚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震惊,也很悲痛,因为靠近那两三年我没有见过王老师,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一直身心康健,不仅温文雅尔、高风亮节,而且坚持锻炼、精神矍铄,怎么就突然驾鹤西去了呢?!


王老师是我的亲老师。我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有幸考上大学的第一届大学生,即“新三届”77级的本科生,当时就读于位于武汉蛇山脚下的湖北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王老师就在这所大学任教。那时,“文革”刚刚结束,拨乱反正后的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学生一心向学、异常刻苦,教师更是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都想把“文革”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时候的大学生真是幸运,遇到了像王老师那样的一批厚德博学、爱生敬业的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刚开始上课甚至没有教材,我们学习全凭上课听老师讲和认真记笔记,复习和考试看笔记,而每个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的课都讲得非常好。


在大学求学期间,就我个人兴趣而言,我更喜欢法理学(当时叫“国家与法的基础理论”)、宪法、刑法和国际法等课程。我们班的国际法课就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王老师可以说是我入国际法门的引路人和启蒙者。王老师给我们讲国际法课时也没有教材,但他当时正在参加编写王铁崖先生主编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当时俗称为“国家统编教材”)《国际法》,而这一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当时国内著名的国际法专家学者,代表着当时国内国际法学的最高水平,王老师把编写统编教材的最新信息资料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讲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启发性强,让我们深受教益,实际上把我们带到了当时国内国际法领域的前沿。


正是在王老师的教诲和启迪下,我对国际法产生极大兴趣,最终在法理学、宪法、刑法和国际法这四个我喜欢的科目里做出选择,决定报考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王老师,向他讨教如何复习备考时,他甚为高兴,不仅极力予以鼓励,而且表示大力支持。更令我感动的是,他给我介绍武大国际法老专家韩德培、姚梅镇先生的情况,建议我熟读周鲠生先生的《国际法》上、下两册,还把他参加编写的统编教材《国际法》打印文稿借我参阅。在向王老师的讨教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王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至真至诚,至善至纯。当时,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熟读了这两部基础性国际法著作,既为考研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也为后来从事国际法教学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知识理论基础。


大学毕业后我到武汉大学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后又留校任教,读书和工作仍与王老师在同一城市,同王老师交往依然很多。有事回母校总会去看看王老师和他夫人庄淑珍老师。王老师也经常来武大参加国际法专业研究生答辩和国际法学术会议,那更是我们师生欢聚的好时机。只要一见面,王老师总是询问我在学问、事业和生活方面有什么进步,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之情溢于言表,真诚亲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王老师的夫人庄淑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她曾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我印象非常深刻,她当我们班的班主任极为认真负责,可不是只挂挂名、对学生不闻不问,而是经常深入到我们宿舍,查看我们的情况,督促我们学习,督促我们起床早锻练,同我们交心谈心。庄老师也深受同学们敬重,这也是我们同学与王老师更亲近的一个重要原因。庄老师长期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授,也为教书育人奉献了一生。


2009年我北上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后同王老师的联系就少了。一是我们不在同一城市,见面的机会自然少多了;二是王老师退休后外出参加国际法学术活动减少,这样我们在武汉之外举办的学术活动中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三是我自己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自己在法大工作较忙,疏忽了主动同王老师联系。这也是我得知王老师去世后深感内疚的地方。但在那一段时间,我心里还是牵挂着王老师和庄老师,碰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仁,总会问问他们俩老的情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王老师是真正的师者,他一生在大学里潜心治学,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我们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我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大学当老师,也从事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工作,算是步了王老师的后尘。但王老师为师的真诚品格是我这个至今仍在当老师的学生望尘莫及的。王老师去世两年多了,他的音容笑貌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想写点缅怀他的文字,直到现在才落笔成文,以偿夙愿,聊以自慰。王老师是我国著名国际法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杰出教授,曾担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理事、长江海商法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曾参加编写新中国第一本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国际法》,在国际法和海商法领域著述颇丰。他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对中国国际法学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可谓厥功至伟。其实,从国际法专业的角度谈王老师还会有很多话题要说,但我只想重点从学生的视角谈谈对老师的感受和怀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这一辈子,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说短真短,我现在早过了王老师教我们时的年龄,开始怀旧了。但人生的长河说长也很长,你一生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有坏人,有不好不坏的人,特别的是有很多有恩于自己的人。王老师就是我的恩师。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这句话说说容易,知易行难。仔细想想,对王老师于我的恩德,除了一直努力做王老师期待的好学生,我真是无以回报。今天写此文纪念王老师,也是想提醒自己,人别忘了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要知恩图报,即使不能回报你的恩人,但在他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别忘了力所能及地伸出你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