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黄进: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开启国际法研究运用新征程

更新时间: 2021/05/24 来源: 点击数: 7510

——在中国国际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国际法研讨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的国际法贡献研讨会”

暨2021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

2021522


尊敬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陈凤超院长,

尊敬的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院士,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初夏时节的海口,城翠海碧,风和日丽。在这样一个火热的季节里,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共襄盛举,召开中国国际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国际法研讨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的国际法贡献研讨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新冠疫情肆虐以来,大家见面的机会少多了。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个人,能有机会在此同新老朋友见面,都感到十分高兴,还真有点儿海南民歌唱道的“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的感觉。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法学会,对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我会共同主办会议的海南大学和承办会议的海南大学法学院及其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是在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史无前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增长动能不足,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中美两个大国国运世纪博弈,中国同美西方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强化、对抗在加剧、合作在减少。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剧烈动荡、深刻调整。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维护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仍是世界最广泛共识。回望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全国人民共同艰苦努力,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各地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发展,从而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面临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上述这些情况就是我们这次会议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可以这样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国际国内形势,给我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传播与运用等带来了许多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新课题新难题,给我国国际法学界提出了新任务新期待新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发展同在,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不负时代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奋发有为、勤学实干,才能推动我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出与时俱进、与时代相匹配的贡献,才能有真才实学自立于世界国际法学术之林。

过去的一年,在外交部的有力领导和指导下,中国国际法学会团结依靠全体国际法同仁,戮力抗役,共克时艰,奋勇向前。202011 7日,学会成功召开了“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 40 周年纪念大会”,还通过举办缅怀国际法先贤、专题学术研讨会和制作纪念视频等系列纪念活动,隆重纪念学会成立 40 周年。在4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学会同时举办了“中国国际法学会2020 年学术年会”。2020 年上半年,学会还先后在线召开了“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与国际法研讨会”和“抗疫国际合作与 WTO 改革新问题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研讨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国际法问题。下半年,学会举办了年度“东湖国际法律论坛”,与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在香港联合主办了以“制裁:对相互依存的世界的挑战”为主题的“2020•国际法论坛”。学会作为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参与发起成立了非政府间非营利性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学会在顺利如期出版《中国国际法年刊》《国际法学刊》的同时,开通了 Global Health and Global Governance 英文网站,有效推进和强化了我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在过去的一年,学会的工作尽管因新冠疫情受到一些影响,但在全体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取得的成绩成果成效仍然是明显的,有目共睹、日月可鉴。借此机会,我要代表学会对所有奋战在国际法教学、科研、实践一线,为我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仁们,表示真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从今年开始,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这段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作为国际法学人,我们尤其应该考虑如何在国际法领域提升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激发动力、活力、创造力,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深刻领会其中关于国际法治的深刻意涵。2020 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观,内容十分丰富。它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产生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变革期。从思想渊源上讲,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观主要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当然,它也根植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国际法理论和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它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理念辩证维护和扬弃发展了传统国际法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加强国际法治合作;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要完善涉外法律法规,加强我国法的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要优化涉外法律服务,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切实维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观,为我国开展涉外法治工作、通过国际法治推进全球治理和国际法学界开展国际法教学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

二是加强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学术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想要盖多高的楼,就要打多深的基础”。这几年,我一直在强调加强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还很薄弱,没有做出什么有广泛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我们要克服浮躁,潜下心来,“板凳甘坐十年冷”,在国际法基础理论上下深功夫,努力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加快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走进世界的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力争在国际法理念、思想、理论、制度、文化层面作出原创性贡献。

三是注重研究解决我国对外交往中的重大现实国际法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高端智库。当前,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法律战”日益突出。中美博弈中的国际法问题、周边涉海和边界领土问题、共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涉外法治体系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热点问题亟待国际法工作者献策献力。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也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跨国公司与人权、网络、外空、极地等新领域规则的制定需要深入研究,新冠疫情暴露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短板需要完善,非传统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方案,多边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尚在路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国际法规则和制度转化。这些对我们国际法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实践,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把我们学会打造成能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助科学决策的新型高端智库。

四是高度重视国际法学科专业建设,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人才是关键。我国现有涉外法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家战略需求极不匹配,远远不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和日益多元化的涉外法治工作需求,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尤其匮乏。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法治人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所需。这是一项战略性工程,要推动有关部门制定长远规划,出台鼓励性政策,建立特殊的体制机制。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强国际法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国际法学一级学科,恢复设立国际法学本科专业,因为国际法学科专业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平台,而且,大批量地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一定要从国际法学本科专业教育抓起。我希望,所有国际法学界的同仁,携起手来,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呼吁呐喊,据理力争,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采取机会主义,保持学术定力,去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提升国际法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国际法学和国际法专业教师队伍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

大潮海南起,弄潮正当时。本次会议是中国国际法学会第一次到海南来举办学术年会和专题研讨会,吸引我们来到这里的是如火如荼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是这片山青海蓝、风景绚丽的热土地。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本质上是通过实行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贸港政策,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家的改革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与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建设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研究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际法问题是我们中国国际法学界的责任和使命。本次会议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开启国际法研究运用新征程”为主题,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国际法研讨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的国际法贡献研讨会”与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结合起来召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相信,各位与会者一定会珍惜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会上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一定会功德圆满,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