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中国国际法学会与国际法研究院成功举办“国际法和全球治理:后疫情时代的多边主义”国际学术对话会

更新时间: 2021/09/02 来源: 点击数: 53549

当前,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交织共振,国际法与全球治理正面临全面挑战,中国提出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主张。在此时代背景下,2021828日,中国国际法学会与世界久负盛名的学术团体国际法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携手,共同在线上举办了主题为国际法和全球治理:后疫情时代的多边主义国际学术对话会。本次会议受到双方高度重视,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与国际法研究院主席、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女士在会前多次就会议安排进行磋商,作出部署,以确保会议成功圆满。

会议由薛捍勤法官主持。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张乃根教授、国际法研究院秘书长Marcelo Kohen教授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青年学术骨干、国际法研究院成员近200人与会。国际法研究院方面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法教授Malgosia Fitzmaurice和剑桥大学法律与环境政策教授Jorge Vinuales代表发言,中国国际法学会由学会常务理事、新当选国际法研究院Associate Member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贾兵兵和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一峰代表发言。

在对话过程中,四位发言人就现行国际法律秩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秩序、国际治理等议题展开了对话。针对现行国际法律秩序的问题,贾兵兵教授指出,“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一说法在内容上模糊,容易导致“国家间存在着两套规则”这样概念上的混乱;而国家间存在着大量的双边和多边条约的这一个事实,就使得制定另外一套规则的想法缺乏说服力;1945年以来的国际实践证明,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不会过时。Vinuales教授认为需要在《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发展和充实有关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共识,他同时强调了城市在全球治理话题中的重要性。Fitzmaurice教授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软法的重要性,不少情况下国际软法可以发展为实在国际法。陈一峰博士则认为,有关规则和秩序这一争论的背后,实质上是制定国际法规则的话语权的争夺。就全球治理问题,贾兵兵教授认为联合国体系充满韧性,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应当继续以联合国体系为中心来建设未来的国际秩序;如果联合国所奉行的多边主义实践失败的话,那么其他国际组织也很难践行成功的多边主义。Vinuales教授强调,全球治理不应当仅仅关注国家和国际组织,还应当将城市、跨国企业、市民社会等纳入考察范围。Fitzmaurice教授则以国际海事组织IMO)为例,提到船舶制造业和运输业、以及非政府组织都深度参与了不少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所以应当关注全球治理的多元化,通过制度安排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陈一峰博士认为,多边主义的发展需要主要国家加大对联合国的投入,建构利益共同体,同时重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在开放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就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互动、城市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国际卫生条例、国际法体系的碎片化、国际法在新形势下的作用等问题与发言人展开了讨论与交流。

在本次会议闭幕辞中,薛捍勤法官指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基本原则依然很重要,实践证明,联合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国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以面对、处理新问题和新挑战。此次全球疫情让我们认识到,虽然差异仍在,但各国有着相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应当不断促进互信,加强理解。国际法是各国共同理解、使用的语言。薛捍勤法官最后援引“奥林匹克”精神,呼吁大家携手推进国际法秩序的完善。

这次中国国际法学会与国际法研究院协同办会,共襄盛举,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国际法学者的专业水平和精神面貌令国际法研究院成员印象深刻,是中国国际法学会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法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一次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