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黄进: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国际法治

更新时间: 2022/05/29 来源: 点击数: 55118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国际法治

——在中国国际法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黄进

2022528

 

尊敬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郑青院长,

尊敬的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周浩波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国际法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上举行,很高兴同大家在云端相聚。今年的年会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和辽宁大学主办,辽大法学院承办,本来应该在沈阳线下举行,但因新冠疫情原因,改为线上举行。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法学会对年会别开生面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年会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同学、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美好的祝愿!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国际法学会工作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今年年会的辽宁大学和承办今年年会的辽大法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去年海南年会以来,中国国际法学会在外交部的有力领导下,在外交部条法司的直接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团结依靠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全体会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推进高素质国际法治人才培养,深度参与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国际法治,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学会先后与世界久负盛名的学术团体国际法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 IDI)共同主办了主题为“国际法和全球治理:后疫情时代的多边主义”的线上国际学术对话会;与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在香港联合主办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贸易法发展”的“2021·国际法论坛”;与中国贸促会和武汉大学合作主办了主题为“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与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第六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国际法同仁们的持续呼吁和共同努力,国际法一级学科设置和国际法本科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主管部门发文明确表示:支持能够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高校按程序设置国际法学相关一级学科,支持高校按程序设置涉外法治相关二级学科、交叉学科和专业,建设一批以国际法为特色的国家级一流法学专业建设点。此外,学会加强智库建设,咨政建言做出新贡献;学会秘书处、《中国国际法年刊》《国际法学刊》、中英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运行正常;而且,学会经专家评估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被确定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给予的两年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励性资助。总之,过去的一年,是中国国际法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年,也是见证中国国际法学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一年。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俄乌冲突改变世界地缘政治,中美战略竞争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剧烈动荡与深刻调整,对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给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禁要问,国际社会还有规矩吗?国际法还是法吗?国际法还管用吗?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国际法学界关注、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尽管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迫切。国际法是全球治理之重器,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为此,我们把今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迈向国际法研究和实践新征程”。在这个主题之下,我们还设置了20个分议题展开研讨。借此机会,我就年会的学术研讨和今后学会的工作提出5个建议,与大家分享。

第一,服务国家大局。国家大局就是国家面临的根本性、决定性、方向性、战略性的整体局势,是国家最重要、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国家的长远、根本、核心利益之所在。当前,聚力战胜疫情、稳经济保民生、有效应对百年变局,就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国际法学人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站稳立场、高瞻远瞩,秉持家国情怀,不忘社会责任,求真务实,关心“国之大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面向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加强国际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服务好国家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

第二,聚焦百年变局。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危机、有风险、有挑战。大变局就是大变法,要变既有之法,要变陈旧之法,要变过时之法,实际上是规则重定的博弈,是机制重置的博弈,是制度更新的博弈,意味着现行国际法规则的改变、现行国际机制的改变,甚至是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改变。所以,大变局也是大机遇。这为创新和完善国际法,提高新兴力量在全球治理规则制定中的地位,提供了机遇。无论是在传统国际法领域体制机制和规则制度的改革完善方面,还是在深海、极地、外空、气候变化、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疆域和新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方面,我国国际法学人应该聚焦百年变局,抓住机遇,展现智慧,有所作为,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对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国际格局演变大势的国际规则、国际机制,提出改革方案,增强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也是引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国际法学界虽然在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我们在国际法理念、思想、理论、规则和制度的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还缺少创造性的贡献。这就要求我国国际法学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立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文化,深耕细作,交流合作,破除壁垒,开放包容,让国际法领域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推动国际法理论和实践创新

第四,推进国际法治。国际法是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而国际法学是以国际法及其相关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因此,国际法学不仅要研究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本身,而且还要研究国际法的运行、运用、实施和实践,要更加关注和深度研究国际社会基于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开展全球治理的法治活动,包括国际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用法的方方面面,也就是国际社会基于国际法的治理,或者说在国际法之下的法治。法治不仅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且更是全球共识,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我们要高扬国际法治大旗,拿起国际法武器,善用国际法话语体系,占据法治制高点;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国际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活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强化人才培养。我国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急需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高素质国际法治人才或者说涉外法治人才。我国国际法学界是国际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参与国际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除了要强化国际法学科专业建设外,还要注重建立健全国际法教研室、国际法系、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学院、国际法治研究院、国际法期刊杂志、国际法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有机整合资源,优化体制机制,为国际法治人才特别是青年国际法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创造宽松适宜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各位同仁、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为我国国际法学人提供了一展抱负、挥洒热血、奉献才智、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我们当立足祖国、胸怀天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作为、勇毅前行。积极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大局聚焦百年巨变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国际法治强化人才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增进人权尊重和保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勠力同心推动中国国际法事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预祝今年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